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会议要求,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作为高品质生活重要内容之一的体育事业,也必然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事实上,近半年来,重庆体育主动作为,不仅在战略层面上达成了多个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合作协议,而且已经实施了多项具体举措,大力推动成渝地区体育协同融合发展,全面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川渝、成渝,两个协议凸显融合发展行动力
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两地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各领域合作迅速展开,体育也不例外。
4月28日,川渝体育合作正式按下启动键,重庆市体育局和四川省体育局通过云视频的方式签署了《川渝两地体育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框架协议》,由此拉开了川渝地区体育融合发展的序幕。
协议就川渝两地共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建立体育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合作平台、推动体育赛事活动融合发展、推动体育设施融合发展、共同推进体育人才队伍建设5个方面内容达成共识,并建立川渝体育工作领导小组会商机制、信息通报机制、专项工作协调机制、联席会议制度。
9月16日,重庆市体育局与成都市体育局签署《双城联动共推体育融合发展合作协议》,明确加快重庆和成都在体育公共资源惠民服务、体育赛事合作互推、智慧场馆共建共享、体育产业联动、行业标准互信互认、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等方面的融合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体育需求,更好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川渝、成渝两份协议的签订,不仅意味着成渝地区双城体育协同合作的全面推进,也凸显了重庆市体育局在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心和行动力,同时也带动了全市体育系统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签约不断,赛事纷呈,成渝融合发展跑出“加速度”
成渝双城体育牵手以来,全市各级体育部门、协会、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纷纷行动,积极与四川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截至10月底,川渝地区体育系统已签订或拟订合作协议达50余份,两地协同举办的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超百场。同时,两地合作机制更加顺畅,互联互通更加紧密,产业融合更加深入,人才培养、场馆建设等领域合作更加密切。
5月22日,重庆棋院、成都棋院签署《成渝地区棋牌项目融合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西部地区智力运动高地;5月25日,重庆市体育场馆协会与四川省体育场馆协会正式签订《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场馆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6月9日,重庆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与四川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签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体彩协同发展战略协议》;6月19日,荣昌区体育局与内江市体育局签订体育事业发展合作协议;7月16日下午,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与四川体育职业学院签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竞技体育训练管理工作合作协议》;9月16日,成渝两地足球协会、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跆拳道协会也纷纷签约,成渝体育合作全面开花,签约不断。
随着各项协议的签署,两地合作持续升温,川渝双城田径对抗赛、川渝双城跆拳道对抗赛、成渝围棋交流赛、川渝体彩协调发展研讨会等各级各类赛事活动层出不穷。
9月20日上午,2020中国成渝双城万人瑜伽大会创吉尼斯纪录活动分别在重庆、成都的10余个城区同步震撼上演,创下“规模最大的瑜伽健身活动(线上+线下)”大世界吉尼斯新纪录,成为成渝两地体育合作的又一力作。
赛事活动之外,两地在人才培养、场馆协同发展等方面也纷纷发力。10月31日,为期两天的第一届川渝青少年体育交流活动在渝北区全民健身中心举行。来自川渝两地的160余名青少年运动员通过一系列的体育文化活动进行了交流互动,促进了两地青少年体育水平的提高。
此外,两地正在积极推进以重庆奥体中心、巴南华熙文体中心、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等为主的公共体育场馆成渝一卡通体系建设,实行成渝公共场馆一卡通政策,激活成渝公共体育场馆效能。
大幕刚启,体育“双城记”将绘无限新蓝图
“目前,成渝地区双城体育协同融合发展已进入深化务实合作的快车道,今年开展的一系列比赛和交流活动也为下一步深化务实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接下来,我们将全力以赴,促使双城融合发展全面提速、走实走深,促进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川渝两地人民,更好服务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化成渝双城体育合作,是国家战略大势所趋、共同发展现实所需、互利共赢民心所向,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需要全市体育系统积极融入,主动作为,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以体育为载体,展开多形式、多层面的合作交流,共同绘制体育“双城记”的美好蓝图,不断增进两地人民健康福祉,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携手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更大力量。(韩成栋 刘邦云 石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