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15时,在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1219开标室,“栖霞山核心景区山体引补水工程”项目准时开标。开标主持人是电脑屏幕上的卡通女孩“宁小捷”,位于网上的“南京市不见面开标大厅”;396家投标企业都远程进入该“大厅”,无一赶到开标室;坐在开标室电脑前的,仅一名公证人员、一名由交易中心工作人员担任的见证人。15时30分,开标结束。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没有“不见面”开标系统,这场活动会有400多人聚集,至少两个多小时才能结束。
江苏不断深化的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改革,既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质量,也减少交易主体跑腿次数,降低交易成本,有效优化营商环境。据省政务办介绍,今年以来江苏完成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19013宗,减少投标人往返91.7万人次,节约投标人成本8.2亿元。
交易“不见面”,服务“不打烊”
近年来,江苏不仅大力推进“不见面”审批,也以“不见面”为抓手开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放管服”,先后实现“文件无纸化、标书在线传、开标不见面、结果快递送、过程全留痕”的改革成果。
省政务办主任陆留生说:“当疫情突如其来,已经打下一定基础的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充分发挥优势,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物资采购、重点项目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药品耗材采购,属于公共资源交易的一大类别。疫情发生后,江苏简化交易流程,对国家制定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涉及的药品耗材,直接挂网采购;其他疫情防控必需的药品耗材,公立医疗机构可与生产企业直接协商采购。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成药品耗材交易120.5亿元,做到防疫物资采购不断档。
由于部分交易项目,仍需投标人带着纸质标书到交易中心现场开标,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紧急组织技术开发,在网上的江苏省“不见面”交易大厅中增加模块,直播纸质标书开标场景,并提供投标人远程确认开标、实时提出质疑的功能。由省交通工程建设局组织招标的“京沪高速公路淮安至江都段改扩建工程主体施工”项目,预算30亿元,共10个标段,每个标段约80家投标人,投标文件总数达1400多份。3月27日,该项目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直播式“不见面”开标,顺利进入后续建设阶段。
在特殊时期,得益于“不见面”,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系统保障多个交通、水利重大项目及时完成招标。4月份,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额同比恢复正增长,助力复工复产。5月8日,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局长蒋振雄一行,向省政务办赠送“践行初心担使命 抗疫促产两手硬”锦旗,向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赠送“疫情期间勇担当 智慧服务促发展”锦旗。
3月中旬开始,江苏通过远程异地评标方式,支援湖北宜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141个项目的评标,为湖北人民夺取双胜利贡献江苏力量。
“别看大厅冷清,网上可热闹了”
2018年底,江苏公共资源交易“不见面”开标系统,获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新成果奖。2019年,江苏全面推广“不见面”开标。
2019年6月,南通市推出全国首个掌上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掌易捷”,将“不见面”开标由电脑端扩展到移动端,投标人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就可“不见面”投标、开标。
今年前9个月,南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有4552个项目采用“不见面”交易方式,超过10万家次投标企业参与交易活动,其中40%以上的企业用“掌易捷”完成开标,不少企业留言“太方便了”。
南京“不见面”开标系统2016年底开始试运行,今年4月上线3.0版本。新版本增设的虚拟主持人,经招标人授权委托后,可以全程主持开标活动,解决真人主持流程不规范、普通话不标准等问题,不仅招标人省心省力,投标人体验也更好。新版本运用云计算技术,支持千余人同时在线解密、万余人在线观看。
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货物资源部王慧对记者说:“去年几次开标活动,有投标人来到开标室,他们参加招投标次数不多,说到现场看看更放心。今年,我在开标室一次都没有看到投标人,可能大家都习惯‘不见面’开标了。别看大厅冷清,网上可热闹了。”
今年4月2日,“南京市不见面开标大厅”顶住流量压力——4148家市场主体登录,在9:30-10:00之间3428份投标文件同时解密。其中,“安德门北街道路建设工程施工”项目投标人达到663家,突破去年一个项目最多558家投标的纪录。有多少家市场主体选择“不见面”开标,也就意味着多少家享受“少跑腿”的改革红利。
3月,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首批“不见面”交易事项清单,涉及可以“不见面”办理的5大类、62项事项说明及办理途径。此后,清单继续扩容:5月,国有企业房产出租、国有经营权转让项目实现“不见面”交易;6月,《中标通知书》《进场交易证明书》等交易成果件,实现在线查询、下载、打印。
交易成本降低,竞争更加充分
省政务办一级巡视员程裕松介绍,江苏公共资源交易额逐年递增,2019年达19746.9亿元;今年1月-8月完成14265.7亿元,同比增长19.62%。土地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排污权、农村集体产权等交易类别,目前都实现全程网上交易。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领域“不见面”交易比例,全省平均为32.3%,其中省本级、南京、南通、淮安、宿迁都超过50%。
“不见面”交易,促使资源要素流动更高效,市场更开放,竞争更充分。据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计,全省“不见面”交易项目每个标段投标人从平均7家增至13家,外地投标人占比从29%增至38%。
分析当地工程建设交易市场主体后,苏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现:2020年上半年注册企业达13306家,其中本地企业9885家,外地企业3421家;新增注册企业1839家,而2019年新增注册企业813家。2020年上半年新增企业中,外地企业969家,占52.7%;而2019年新增企业中,外地企业403家,占49.6%。可以说,交易更加活跃,市场开放度不断增加。
5月6日,南京鸿鸣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向南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去感谢信:“我公司通过不见面开标的方式完成多个项目,(‘不见面’开标)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外地单位的投标活动,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经济费用。”
在深化“不见面”交易之际,省政务办还牵头清理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制度规则,对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存在“限制民营和外地企业公平竞争、无依据或强制服务收费、市县不一致”等情况的347件文件,进行废止、修订,占清理文件总数的51.2%。清理结果在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网公示,接受公众监督。